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 > 第446章 一个个登上舞台

第446章 一个个登上舞台(3 / 4)

二千余里,何处不可登。三、四两月,何日不可到。”

想到这里,晏珣又暗暗骂骂咧咧:该死的倭寇,真把大明当自家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讨债的时候到了!

很多商队这次回来就会休整到明年,宁波的双屿港、舟山沥港等传统大港口泊满海船。

海关市舶司的官吏忙碌地核验船上的货物,和官准牙行一起定货税。

晏珣一回来赶紧投入工作,收好今年最后一波税。

谁懂啊!

一车车、一船船的税银送往太仓银库,全都不姓晏,能看不能吃,多少有些心酸。

但是想到这些钱都是用来振兴大明的,晏珣又精神百倍。

小钧钧!看看,这是老师为你攒下的金山银山,你别给我败家啊!你可别沦落到让皇家印书局印小黄书挣钱啊!

做海贸的人家也齐聚宁波,收海船上的货,各家有各家的门路。

硫磺、硝石、铜矿石这些压舱的军需物资,历来是默认官府优先收购的。

商家们收的是银器、石斛、珍珠、珊瑚和工艺品等。

特别说一下,鱼翅、海参和鲍鱼是倭国外汇创收最多的三样海产品,被称为“俵物三品”。

这三项海产,大明权贵人家也很喜欢。以前走私的时候,这几样就是富商指定贸易品。

黎大和王二等人也回来了,晏珣还没来得及跟他们细谈,就收到一堆的拜帖。

晏小五拿出其中一份精致的拜帖说:“这是余姚谢氏的拜帖,他们应该是想预订明年的船引。”

晏珣放出风声,明年会放出三百份船引,一些今年观望的家族闻风而动。

“余姚谢氏终于动了。”晏珣叹息。

《世宗实录》有一句话“按海之事,处起于内地。奸商汪直、徐海等常阑出中国财物,与番客市易,皆主于余姚谢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