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的大概是胡宗宪的人,若是朝廷没开宁波港,他的船应该是去小琉球。
话又说回来,朝廷也没准小琉球开设港口啊!
咦?胡宗宪走私?
但小琉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此处可以作为倭国、大明、南洋商船的中转站和补给点,不开港口是不可能的。
要不,我们出海之后,也去小琉球看看?
晏珣趁势留下黎大:“黎老爷,你刚从倭国回来,跟我说说倭国的事。”
“在下从命。”黎大恭敬地行礼。
众人看在眼里,更确定晏珣跟胡宗宪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海商们眉来眼去,本以为晏大人年轻好糊弄,没想到也是有后台的。
华叔阳今日也来了,出门之后邀请各家海商到他家别院做客。
无论谁拿到船引,还得跟华府订货,华府再把订单发给底下各商家。
比如需要丝绸的,就下发给太仓王家;需要棉布,就发给华亭徐家……
这是惯例。
但这一次,扬州顾家、徽州王家的人说:“我们打算带一批玻璃制品到倭国出售,自己有货源,不需要华府供货。”
华叔阳微微笑道:“既然如此,我家也不会勉强。”
华府消息灵通,知道顾家、王家可能跟晏珣有关系。
卖玻璃的话,莫非是皇家玻璃厂出品?
从元代开始,就有官办琉璃厂。
这些人各怀心事地散去,海关衙门里,晏珣拉着黎大哈哈大笑。
“黎大叔,你竟然回来了!我看到安世的信,知道你在倭国,还以为你会在那里帮着他打仗呢!”
黎大是金墩岛的渔民,认识年少时的杨世安,知道安世的真实身份。
知道这种秘密,他必须是晏鹤年最信任的人,否则很容易下海喂鱼。
黎大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