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珣也在跟太子朱翊钧讲海瑞的困境。
必须让朱翊钧知道做事有多难,一切成果来之不易,不可因为对人不对事而废除!
朱翊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可聪明人未必是好皇帝。
“海瑞上任应天巡抚,首先开展廉政建设、颁布《督抚条约》三十六条,对官员铺张浪费的行为进行限制。
宪令一出,应天十个府的官员告病,有的要求调任,有的甚至辞官。一些地方,从知府到知县全部罢工、荒废政务!”
应天府辖区是鱼米之乡,大明一等一税赋重地。
政府罢工,会耽误多少事?
甚至百姓告状都找不到主官,几十年没见过如此怪事。
晏珣叹道:“很显然,他们用在软刀子,逼迫朝廷调走海瑞。”
朱翊钧瞪大眼睛:“他们怎么敢呢?海瑞是父皇亲自任命的应天巡抚。”
晏珣耐心讲解:“因为法不责众。他们串联起来对抗海瑞,朝廷总不能全部问责。”
一起摆烂,等着看海瑞的笑话。
就说清丈土地这件事。
以前海瑞在淳安、兴国做知县,亲自带着人下乡。现在他是巡抚,下辖那么多地方,具体的活必须底下的人干。
——海大人,你有本事就亲自量完整个应天府的田。就算你想,黄册在我们手里,我可以做手脚。
朱翊钧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打个比方,冯保、田义他们全部不理我。整个皇宫没人做事,我连吃的都没有。”
“四舍五入,差不多吧。”晏珣点头。
钧钧真聪明。
侍候的公公汗颜:晏大人,这个不能四舍五入啊!
“那海瑞怎么办?”朱翊钧好奇地问。
晏珣敬佩地说:“海大人没有退缩。他挂出告示,百姓有委屈直接到巡抚衙门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