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代名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切为了振兴大明。”晏珣郑重地说。
“是的,一切为了振兴大明。”张居正欣慰地笑。
目标一致,接下来很多事更好办。
内阁的所有阁老中,没有谁比张居正更懂军事。
关于大明火器的弊端,他一点就通。
“从前没有人考虑铁矿的问题……现在要做就要快!派出特使去朝鲜,令辽东副总兵官李成梁协助。李成梁的家族,对朝鲜很熟悉。”
进贡,就不能白拿,大明需要拿出东西换。
特使必须擅长谈判,又熟悉朝鲜。
“再开放广州港,跟佛郎机等国贸易,购买南蛮铁。西洋人未必同意生铁买卖,需要进一步沟通。”
说起来,嘉靖年间海禁,但广州港属于半开放的状态。
官府默许佛郎机商人在濠镜澳居住。每年七八月,满载货物的西洋商船停靠澳岛。广州官府召集商人,派他们持票引去濠镜澳贸易。
若要加开港口,广州港是最便利,也是阻力最小的。
加开之后,朝廷加强监管,还能多收一份税。
“开放广州港,优质生铁和财政的问题,同时能解决。”张居正说。
钱多少都不够用、铁也是多多益善,还得多管齐下。
晏鹤年点点头:“张阁老的建议都很好,我们想不出更好的。倭国银矿的问题,您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晏珣也在一旁说:“倭国!石见银矿!”
张居正:……你们怎么就盯着倭国不放?
解决财政问题有很多种思路,晏家父子一定要去抢倭国?
见张居正犹豫,晏珣鼓动:“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能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戚将军不是说,我们水师的战斗力不比西洋的差?想必也能到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