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戚继光终于知道隆庆皇帝和晏家父子为何一脸牙疼的神情。
跟鞑靼人没法讲伦理观念,但还是好说不好听的。
咳咳,先不去评价道德问题。
利用俺答汗家事矛盾,削弱鞑靼人的计划,已经得到内阁一致认可。
张居正很有创造力地添加很多细节,足够演绎一百集宫斗大戏。
……历史上寥寥几语的“俺答封贡”,幕后有那么多曲折离奇故事。但此事办成之后上百年,鞑靼对大明不再构成威胁。
玩阴谋诡计不够光明正大?
鞑靼偷袭石州,难道就光明正大?
再说了,这不是阴谋,分明是阳谋。鞑靼人玩得那么花,也不是我们教唆的啊!
借着这次鞑靼犯边,隆庆皇帝成功实施“南军北调”,任命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协助谭纶训练新军。
现在戚继光已经到了,皇帝讲完鞑靼犯边的局势,命戚继光与谭纶汇合,与王崇古一起打赢北上第一战。
戚继光领命。
整个会议中,晏珣一直在旁边观察戚继光的言行神态——戚继光很谨慎。
方才在宫门外相遇,他向戚继光行礼,戚继光郑重向他回礼。
而在宫内,戚继光的态度更加恭顺。
仿佛刻在御赐牌坊上的功勋都不存在。
仿佛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兵。
无论是皇帝发言,还是晏鹤年、晏珣讲话,戚继光都是认真倾听、谨慎回答。
晏珣瞬间有些心酸。
都说在大明当官难、当武官难上加难。
带兵打仗的是戚继光这样的武将,指挥统兵的督抚是胡宗宪、王崇古这样的文官,负责监军的御史,也是文官。
这就是以文统武的传统。
隆庆年间还好一点,几十年后甚至出现三品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