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先生皆生赵宋,传圣人千载不传之学,可谓间世之英杰,为世之真儒也。三先生因辅名教,惟以攘斥佛、老为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古今共然,奚足怪乎!”
“三先生既为斯文宗主,后学之师范,虽曰攘斥佛、老,必当据理至公无私,则人心服焉。三先生因不多探佛书,不知佛之底蕴,一以私意出邪言之辞,枉抑太过,世之人心亦多不平,况宗其学者哉?”
这是一本名为《道余录》的书稿,道衍认为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所构建的理学体系里,多以一己私意攘斥佛老,于是列举了二程遗书里的28条,朱熹语录里的21条,来逐条一一反驳。
朱棣若有所思:“所以你打算用这种方式,从思想上来对抗理学?”
“以前是这么想的,不过现在觉得这法子属实上不得台面。”道衍诚实说道。
朱棣笑了笑,说道:“跟不能还嘴的死人辩论,那确实上不得台面。”
“不过现在有这个了。”
随着道衍的目光,朱棣看向了被青玉镇纸压在案几上的那封信。
“这是什么?”朱棣好奇地问道。
“这是跟能还嘴的活人辩论,用的东西。”
道衍推开青玉镇纸,抖了抖信纸,目光极为专注。
“陛下可知道,有了这东西,老衲便能把程朱理学这座擎天大厦,挖塌一角。”
“这封信上,写了什么?”
朱棣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道衍把信纸递给了朱棣。
朱棣捏着信纸认真看了几息。
随后还给了道衍。
“陛下懂了?”
“你看朕像是懂了的样子吗?”朱棣面色平静的反问。
道衍哈哈大笑,给朱棣详细地解释了一番,这封信的意义。
朱棣没有太过关注道衍讲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