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建得太磕碜吧。
后期一些朝代皇宫建造的不如盛唐强汉恢宏,那也不能怪后人能力不够。
关键是前面的把好东西都用完了。
后人没得用了。
一直到明朝比较鼎盛,能够从更南方的地方搞些巨木回来,皇宫以及皇帝的陵寝才建造的稍微高档点,木材档次也不错,勉勉强强有了几分盛唐风范。
清朝南方巨木也不多了,得往更南的地方找,那成本真的太离谱,搞得乾小四得去偷明皇陵木头建自己的皇陵。
此时关陇情况就已经很不好了。
原身为什么要迁都?虽然各方面因素很多,但长安的环境恶化,附近资源以及木材供应难以维系也是一大因素。
也就正好处于温暖期才能多撑不少年,后来温暖期一结束便开始崩盘了。
所以在开发岭南等南方湿热区域的同时,白圣也在努力恢复关陇西北等区域的生态环境,而且种的都是相对比较耐寒的树木。因为再过几十年温暖期就要结束了,到时候他们这的温度会降很多,种不耐寒的树木,回头都得冻死。
开玩笑,现在长安是能种柑橘的。
再过百余年,到哪能种的活。
百官虽然不大理解,但白圣还是坚持执行了下去,毕竟她不仅要考虑现在的情况,还得考虑几十年后温暖期结束的情况,到时候很有可能不仅是温暖期结束的问题,还有降水线南移的问题。
这些都是温暖期结束带来的恶果。
如今整个西北区域,都是十分适合种地的,降水温度也足够,但随着温暖期结束,不但温度会降低,降水量也会往南方偏移,开始减少。到时候,整个西北的粮食产量都会断崖式下跌,甚至很多农作物,开始不适宜在这边种植。
白圣无疑是能活到几十年后的。
所以当然得提前做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