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名义上,桓熙是周抚的幕僚。
可实际上,二人一個在成都,一个在彭模,分理军政,互不统属。
桓熙以长史的身份执掌蜀中政务,关键是能够绕过朝廷,平息非议。
以桓熙之功,为益州刺史显然差些火候,但作为一郡太守却是绰绰有余。
而周抚同样是桓温能够信任之人,原时空中,他奉桓温之命,镇守益州近二十年,卒于任上,可谓忠心耿耿,否则桓温又怎敢肆无忌惮的逼迫朝廷。
周抚离开后,桓温叮嘱桓熙,要以子侄之礼侍奉周抚,不可在他离开后,与周抚争权,从而生出矛盾。
这些道理桓熙哪需要桓温来教授,眼见桓温似乎没有什么要交待的了,桓熙提醒道:
“敢问父亲,此番伐蜀,于益州之外,又得梁州四郡,父亲将要作何安排?”
蜀汉灭亡以后,司马氏在蜀地设置梁、益二州,各领八郡。
李寿在世时,出兵梁州,击败建威将军司马勋,夺取汉中、巴西、梓潼、阴平等四郡,自此,梁州被一分为二,分别由成汉与东晋各占四郡。
三年前,即公元344年,梁州刺史桓宣去世,时任荆州刺史的庾翼举荐司马勋为梁州刺史,领四郡之地。
如今桓温灭亡成汉,汉中等四郡失而复得,按理来说,就应该是由梁州刺史司马勋接手四郡。
但桓熙又怎么愿意让别人坐享其成,将梁州四郡拱手想让。
桓温也正为此事伤神,此时桓熙主动提起,以桓温对他的了解,知道这小子定是有了主意,否则也不会跟自己提起这件事,他催促道:
“你我父子至亲,说话何须拐弯抹角。”
桓熙也不藏着掩着,直言道:
“孩儿有上、中、下三策献于父亲。
“父亲可携灭国之威,逼迫朝廷,而使司马勋移镇,或是让他入朝为官,以心腹为梁州刺史,督管八郡,此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