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在地。
“北书房的纣绝道官有此担心,也属正常。寇求跃,乃龙庭四百余年,最大逆贼。
他投身浊潮就算了,觊觎堕仙元府也没什么,毕竟,放眼赤县神州,谁能笃定自己的道性坚定,永不受长生蛊惑。
至于流传上千年的那口仙剑,别说寇逆了,陛下惦记,太上皇惦记,连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五方帝宫掌教大人,都惦记着呢。
但他千不该,万不该,野心大到没边,触及龙庭的逆鳞!”
第四重庙宇内,香火氤氲,如蛇攀缠,汇聚形成一方华盖。
底下坐着紫袍道人,面如冠玉,雌雄难辨。
“长宵子,你可晓得,寇逆究竟犯了何等弥天大罪?让太上皇、五方帝宫、观星楼、九狱山……齐齐出面,逼迫颜信清理门户?”
大红袍的长宵子只想捂住双耳,这等秘辛倘若听了,搞不好招来祸殃。
“瞧你那样子,陈年旧事而已。寇逆欲诵堕仙之道箓,令其复苏,祸乱天下!”
长宵子怔住了,随后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是印绶监的掌令道官,自然晓得此为何意。
众所周知,人生而得名,冥冥蕴含玄奥。
它代表着一种大道之“实”,等同于某种存在,能够干涉气运命数变化。
所谓名,自命也!
正是这个理儿。
因此婴孩呱呱坠地,要取名,老者长埋黄土,要刻名。
凡夫俗子,皆如此!
但修行人奉道,大道出乎天地,其名叫做“箓”。
从古至今,都有人得名而长,仙受箓而成的说法。
龙庭延续传统,不管青箓、紫箓,亦或者尊贵至极的金箓。
凡是充当道官,朝廷授箓,皆舍本名本姓,只以道号称呼。
“寇逆,如何得知堕仙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