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道:“爹,今年棉田丰收,估计平均亩产在二百二十斤左右,五万亩棉田便是一千多万斤,奴听湫儿说军中仅要五分之一,那也是二百万斤,比起去年翻了五十多倍,各地官府按主公要求前去收棉了。”
赵田抚着胡须,肃容道:“主公交待愚,至少要保证十万套军棉服,还有配套的棉帽、棉鞋。”
张兰曲着手指筹算了一下,道:“赵叔,眼下有制衣坊二百家左右,平均下来每家要生产五百件军棉衣,还有棉帽和棉鞋。量倒不是很大,每个制衣坊二十个人手的话,一个月时间应该能完工。”
赵萱皱着眉头道:“不能这样算,今年棉花的量大,晾晒、摘籽、弹松等需要的时间会大大增加,而且棉花产地分散,要收聚集中也有时间损耗。今年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去年仅有二十余万斤棉花,召集做工的人手容易,今年翻了五十多倍,恐怕到时做工的人手不足,不能在九月底之前完成主公所托。”
张兰被赵萱提醒,道:“前几日奴问过管事,管事回禀今年工价提了三成,还是招不满人。嫂子说得不错,这可怎么是好?赵叔,你前去与深郎君说一说,让他以官府的名义征役好了。”
赵田捋着胡须,想着明日找郡丞杨延商量一下,找杨安深是没有用的。
赵萱道:“杨安深的小妾何氏说过一个法子,将棉花称重发放给百姓,让他们届时把纺好的棉线甚至布匹交来,按工付酬。奴想制衣的人手不足,不如索性也按此法行事,将棉花直接发给百姓,让他们把制成的衣帽鞋交来便是。”
赵田笑道:“这个法子不错,何氏人挺机灵的,可惜心思太多了。”
赵萱补充道:“为防着有人做假,交来的衣物绣上制衣的地址姓名,无非是多付几个绣工钱,这样万一有事查找起来方便。”
赵田老怀大慰,笑道:“萱儿打小就聪明,此法不错。”
…………
襄阳雍公府,黄富带着鲁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