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等待朝庭委任的新太守到任。
杨安玄搬出太守府,在新息城西租下一栋宅院,名义上不再过问府衙政务,实际上门前车马不断,住宅成了真正的府衙。
…………
建康。
孙恩逃回海岛,司马元显自觉功高盖世,暗中指使祠部侍郎史平奏称其德高望重,三公以下的文武百官见其都应叩拜。
身边党羽皆是阿谀奉承之徒,称其英勇过人,世无人及。司马元显日益骄侈,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加上对三吴用兵,致使国库枯竭。
新年将至,国库拿不出百官俸禄,司马元显下令百官齐心、共济国难,司徒以下官员每天只领七升粟米,朝堂百官,怨声载道。
隆安四年,在一片困顿中到来。
大年初三,琅琊王府,张灯结彩,酒肉飘香,司马德文宴请王府佐官。
司马德文今年十五岁,除了琅琊王之外还任着司徒之职,天子愚钝,司马德文成为天子代言人,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日重。
司马元显将司徒之权让与司马德文,琅琊王师何澄任尚书左仆射之后,司马德文的权力见涨,有不少朝臣向琅琊王示好。
阴敦与温氏女成亲后,在阴、温两家合力运作之下转任琅琊王内史。琅琊王权力日重,谋求王府内史的人很多,不乏王、谢、郗、庾等顶级门阀。
出乎众人的意料,琅琊王司马德文看来报来的名单后,指定了阴敦为内史。
阴敦到琅琊王府当差之后,感觉到琅琊王对自己十分照顾,时常召见他聊天、饮酒、赋诗、游乐……
经过数月接触,阴敦对这位年轻的王爷生性豪爽、为人开朗,文武兼修,喜欢骑射,并不耽于游乐。
阴敦暗中感叹,要是孝武帝能将皇位传于琅琊王,朝庭中兴有望。
琅琊王倾心结纳,阴敦竭力报效,出谋划策,直言指出司马德文的得失。司马德文对阴敦分外容忍,谏言大多能接受。
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