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那边工厂的,到时候我再出去走一圈,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再不济,咱们县城,公社都还有供销社,国营饭店,哪哪的人都不少,到时候,咱们出去的时候以村里或者公社的名义,就是遇到人,这风险也小了很多呀。”
“村里的名义?还能找公社?”
“嗯,现在不是都提倡各地在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立自强,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支持成立集体的农业合作社吗?”
“啊,是,可是,也没有哪个村真的成立了呀?”
“可是,这是政策允许的吧?
乡亲们辛苦一冬天,干的活呢,其实和夏天家里的菜园子差不多,劳动强度没有上工累吧?
然后到了时候,咱们把这菜给人一送,冬天的青菜怎么着也要两毛钱一斤吧?
你们想想,这一个大棚就算按最小的算,三分地,能种几垄?一垄收多少斤菜?就按两毛算,这几垄,能卖多少?
不说别的,可能开始也不会挣的太多,可能一家分的也也不多,三块五块的,但是,过年给孩子买斤糖块甜甜嘴,不难吧?
这个你们可比我算的明白,还用我多说吗?”
刘爱国这个对数字敏感的脑子先转了起来,三分地可是能种不少东西,那些菜也都不是一茬,那一冬天也能结个好几茬。
就说一次一样送一百斤,不,五十斤,就送四样,二百斤,两毛一斤,这还40块钱呢。
就是说,一年到头在地里累死累活的,秋天一般人家也就分个二三十块钱,这都是认干的人家了。
这要是伺候的好,那黄瓜,那茄子,三五天一茬就起来,还有那韭菜,长的更快。
这是三分地,要说农村最不缺的是啥,那就是土地,谁家房前屋后不都是一大片,那柴禾山上有的是,捡呗,出力的活,那都不是问题。
这么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