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又升起一个老大的疑问,如若无病真的是你太师伯,你和他相差着三辈,怎可处处呼他为“病木头”?看来,你和他的关系,着实是费人思量……
江湖中,向来都是以辈分为尊,若对方比你高出一辈,就算你武功再高、声望再隆,见了他也得恭恭敬敬地呼一声“师伯”才是,更何况,徐恪的辈分高出怡清至少两辈,怡清却还明里暗里都叫他“病木头”,这在江湖中人眼里,任谁都是难以想象之事。
怡清道:“咳!他也不算是我太师伯祖的正式弟子,只不过得我太师伯祖指点,学了那么一招剑法而已!事实上,直到今日,这病木头还不知道教他剑法道术的,就是我太师伯祖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师妹可否说来听听?”这一下, 李义对于自己这位师弟之前的种种经历,更加来了兴趣。
于是,怡清就将自己当日在玉山古庙旁,飞剑误伤了徐恪,后来又将他带到玉山雨庐中,让太师伯祖为徐恪疗伤治病的一段过往,简略为李义说了一遍。只不过,当日夜间,大雨滂沱,道路泥泞难行,怡清为了背负徐恪赶路,可是吃足了苦头,对那一段小小的插曲,怡清自是略过不提。
“原来如此……我师弟可真是个福缘深厚之人呐!”李义闻听之后,不禁连连点头称许道。他听闻徐恪当日竟能因祸得福,非但性命保住,居然还蒙蜀山高人指点,习得绝妙剑法,对师弟的那一段奇妙经历,他心中也是暗自庆幸不已。
李义又问道:“这么说,那位隐居在玉山草庐中,教了我师弟一招剑法的前辈,便是你的太师伯祖,被誉为‘蜀山剑仙’的上官老前辈?”
怡清此时却忽然一拍桌子,朝着楼下大喝了一声:“小二,怎地还不上菜?!”
原来,自李义与怡清两人进到这廖秋阁内落座,二人一番长谈,已过了好些时辰,这店小二离开之后,却一直未曾上菜。怡清心想,就算你得月楼的生意再好,这茶水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