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寄来自己的作品,我还专门打电话问了几個,像经常给咱们投稿的余桦、莫岩、苏童、刘震云等,都说这两年精力主要放在长篇上,减少了中短篇的写作。”
方明华听了点点头。
确实是这么回事,进入九十年代后,这些中青年作家写作经验和技巧越发成熟,开始一部接一部写长篇。
历史上,九十年代的长篇无论是篇幅还是质量,都要比八十年代高。
“明华,这主编的位置,越来越不好坐了,压力大啊.我都有点不想干了。”白苗又感叹了句。
方明华自然深有感触,不过笑着拍了拍白苗的肩膀,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白苗同志,干的不错继续好好干,我们都看好你!”
“好啊,那你要支持我!每月起码拿来一篇文章怎么样?”
“你想累死我啊?我可不比不上平娃。”
两人说笑了一阵,方明华才将底稿递给白苗。
“伱慢慢看,我先回去。”
“急啥?坐下聊会,喝点茶嘛。”白苗热情挽留。
方明华瞥了一眼白苗喝的竟然是劳保茶,笑着婉拒:“算了,我回去还有点事,改日再来聊。”
“行,我先看你写的这篇。”
两天之后,白苗给方明华打来电话说这篇写的很精彩,准备在下期的“主编推荐”栏目里发表。
“明华,你这篇是典型喜剧,又带着魔幻现实主义,这让我想起你十年前发表的《驴得水》,不过技巧成熟了许多。”
“多谢夸奖。”
“喂,明华,我发现你的最近开始关注现实中的小人物,以后会不会再写?”
“会的。”
八月中旬,新的一期《延河》杂志上在主编推荐这个栏目发表了这部中篇。
主编白苗还进行点评:这是作家明华写的第二篇关注于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