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像余华痴迷于暴力和戏仿,他的先锋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字里行间透着江南水乡氤氲着的耽意倦怠。
如果将来文坛上真的重新回到现实主义写作,那么他的转型压力没有余桦那么大,所以也没有对方那么焦虑。
“要不,我们找方主编聊聊?”苏童提出自己的想法。
“好啊,现在就去。”
此时的方明华正在自己房间正在和白苗谈着作家签约的事。
“我和刘震云、池莉、刘恒、迟子建谈了,他们愿意和咱们签署“大神约”白苗说道。
方明华听了很高兴:“够了,有了这四人,再加上原来那些先锋类作家转型写作,咱们《延河》就能抓住新文坛上新的写作热点。”
正聊着,听到有人敲门,白苗过去开门就看到余桦和苏童两人站在门外。
“进来,进来。”方明华热情招呼。
“方主编,我们想和你聊聊一些创作上的问题。”余桦开门见山。
“行,坐吧,没处坐就坐床上。”
白苗看这架势,就要出去,却被方明华叫住。“白主编,你别走,一起听听。”
白苗闻言也坐下来。
余桦和方明华接触时间长,也比较熟,就把自己刚才和苏童的疑惑说出来。
对于两人的疑惑,方明华并感到意外。
“余桦,你说的这個问题,我明天在研讨会上要讲,本身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哪个评论家哪个编辑拍脑袋想出来的,不是我们《延河》提出一个口号,让大家去写这个。只不过是我们看到这么一种涌动的暗流,把这种叙事方式、叙事策略从中提炼出来,让它浮出水面,加以概括和放大。”
“当然,这次邀请来的作家,都是这个方面取得一些成就,还有就是具有这方面写作能力的作家。”
“方主编,伱的意思是我和苏童能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