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 第435章 芯片自研自产!收购中芯国际的晶圆厂?

第435章 芯片自研自产!收购中芯国际的晶圆厂?(8 / 11)

官方要做,有国家机器全力支持,五年就差不多搞定14纳米的duv。

后续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提高精准度,达到10纳米,7纳米,不在话下。

毕竟阿斯麦2003年推出了第一代浸没式duv 1250i,最初也是造45纳米芯片的。

后续不断对duv光刻机的光源、光学系统、套刻精度、温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

这才逐渐实现了32-28纳米工艺,以及后续的20-16纳米工艺,再到10纳米节点、7纳米节点,以及十年后的5纳米节点。

前世duv国产光刻机之所以迟迟不量产,主要原因就是要求高,起步高。

若是只能量产45纳米,那意义不大,推出了也没多少企业用。

十年后,缺的是高端光刻机,不是45纳米的光刻机。

但要想量产7纳米,甚至5纳米,那难度就大了,国产duv都得不断升级。

因此,国产duv迟迟不推出,就是在憋大招。

不过这一次就无所谓了。

起步早,能量产28纳米,就算是非常成功。

甚至量产45纳米,王逸都会疯狂买买买。

毕竟未来五年内,45纳米都是主流芯片。

而28纳米和20纳米,都只是少量的旗舰芯片,只占少数。

相反,更多的芯片都是物美价廉的45纳米。

国产光刻机若是能量产45纳米,都会很有市场。

但若是十年后才推出45纳米的国产光刻机,那就难了。

毕竟十年后的45纳米,是真的没法用。

赵老话锋一转:“不过你们低调归低调,但该有的奖励一点不少。”

“今后星逸半导体的芯片,全部免税。”

“星逸半导体盈利前五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