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是,虽然长安被占据了河东的大元帝国威胁,也被占据了淮西的王庆威胁,但关中地区,黄土高原,沃野千里。关中自西周开始,秦、两汉、隋唐二千多年来一直都是王霸之地,是四塞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关中阻山河四塞,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而且民风彪悍、兵员充足,陇右河西更是战马出产地,能够提供优质骑兵,所以天下动乱之际,最易得天下。
同样主张让赵桓迁都长安的还有,老将种师道。
种师道已于上个月月底突然病逝于汴梁城中的家中,享年七十有三。
种师道是这段时间,赵宋王朝难得,不,应该说是赵宋王朝最清醒的军事家,他曾多次给赵桓进献良策,甚至直到他临去世前不久,他还判断大元军必将大举入侵,建议赵桓赶紧离开东京,前往长安,以避大元军的锋芒。
然而,种师道的这些很有价值的建议,赵桓竟一条也没有采纳。
赵桓完全不懂军事,他身边的重臣也没有一个是懂军事的。
这也很正常。
赵宋王朝重文抑武,懂军事的“丘八”,有几个能进入其权力中枢?
而赵佶一朝有限的那几个懂军事的,像蔡京、童贯等人,又因为赵桓的猜忌,而离开了赵宋王朝的权力中枢。
剩下的赵宋王朝的宰执,几乎全都是文人,不论是主战的,还是主和的,他们全都不懂军事,做事全凭他们自己的一厢情愿。
最不正常且最可怕的是,赵桓与他的重臣们在听了军事行家种师道的军事建议后,不仅嘲笑种师道,还怀疑种师道的主张,甚至是完全不信种师道的主张。
种师道原本想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可每当种师道想要做点什么,就会遭到赵宋王朝的大臣们的掣肘,还会遭到赵桓的背叛。
这让种师道忧愤成疾。
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