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落难情缘 > 9029章 无一不是相(5)

9029章 无一不是相(5)(9 / 12)

法都是说智慧庄严。

“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维摩居士讲完时,在场同时听法的五百天人,都大彻大悟了,都懂了。所以光严童子也表示,自己没有资格代表佛。

《维摩诘经》到这里,由十大小乘阿罗汉弟子开始,一直到大菩萨弥勒菩萨、光严童子都不敢当代表。

不是不敢去,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不敢去见维摩居士,那同我们世间人一样,何必学佛呢?

这一班人也太不伟大了。其实他们是不敢做佛的代表,可是求善知识问法是很愿意的,就是愿意当学生。

所以最后只有文殊菩萨去了。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一切佛都是他教出来的,只有靠他的智慧带领大家一起去,这是《维摩诘经》的故事。

我们知道,《维摩诘经》这一品,讲的是大乘菩萨境界,重点在每一位大乘菩萨的见地。

第一位弥勒菩萨所代表的见地是,如何是菩提,也就是如何是得道,大彻大悟,悟的是什么东西。

第二位光严童子所代表的见地是,如何是道场。道场是修道的地方,佛教中的显教和密教将修道的地方都称为道场,例如庙子、佛殿、佛堂等。

有称庵或堂的,过去习惯将比丘尼所住的地方称庵,在家女居士修行的地方称堂。

称寺的,就是丛林、大禅林。

称庙的,普通把庵、堂、寺都称为庙,但是近世大陆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很少称庙的,庙代表了一切神庙。

道士们所住的地方不叫寺也不叫庙,而叫观,读音如灌。

这些都算是道场。佛堂是道场,大殿是道场,佛的塔庙是道场。

有时候在家人请法师们来念经或是放焰口,临时搭个棚子,挂个佛像,那个地方就叫道场。

中国佛教的习惯,在念经做法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