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会贞山修建的“六祖寺”规模宏大,环山而抱,状如坐莲,四周林木苍翠。巍峨山门的两副对联分别是:
山藏祖迹千年禅宗意
门纳善信万众护法心
开般若门应是明心见性
入菩提地还需色相皆空
……
六祖惠能与肇庆也有不解之缘,城西的梅庵便留下了他的足迹。
且说六祖惠能在宝林寺弘法已三十多年了。
一天,他踏着斜阳夕照在寺后走了一遭。
轻风吹来,高大的菩提树上有几叶黄叶悠悠地飘落。
六祖惠能弯腰捡起地面的一片黄叶,凝视好久,自我吟哦道:“呵,,!”便决定要启程返回新州。
曹溪溪口,宝林寺所有和尚都穿戴整齐,到来替师父送行。
六祖惠能身穿金红色袈裟,拄着锡杖,登上小舟。
神会、法海与智常等另外五位僧人携着行囊,随后上船。
六祖惠能深情地眺望着曹溪这使他佛业宏张的宝地,望着岸上挤得满满的弟子,吟哦道:“叶落归根,来时无口。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我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徒弟问:“师之法眼,何人传授?”
六祖惠能答:“有道者得,无心者通。”说完与众弟子频频挥手作别。
轻舟徐徐离岸,从曹溪两旁的李树林穿出,直入北江,顺流而下。
江水碧绿如缎,两岸峭壁似削。蓝天寥廊,水鸟翱翔。
眼前是美景无限,但六祖惠能眼帘浮现的却是人生走过的一幕幕:金台寺听经,到湖北东禅寺投奔五祖,夜得祖传圣衣金钵,及后躲藏怀集、四会十五年,直至复出后在韶州宝林寺大开“顿悟”法门,眨眼之间,又三十六年了。这长途跋涉的人生之路,何等的曲折,何等的艰辛!思前想后,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