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满朝文武、三宫后妃,"妙音"二字又成了神圣的象征。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寄希望愈大,失败则愈惨重。
想不到这句话竟在妙庄王身上应验了。
平民百姓的孩子一岁就会走路,两岁就会说话,三岁就会撒娇,四岁能唱会跳。吃一些粗茶淡饭,长得黑里透红,胖胖乎乎,能经风雨。可是这贵若心肝的太子,吃的是珍肴百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一年四季,风不吹、雨不打,不知为什么,他竟"萎萎缩缩,黄黄瘦瘦",好像蒜瓣儿插进黄沙里--长也长不大,发也发不粗。
如果是仅仅如此,倒也罢了,按照妙庄王自己的说法是:"不想他长不想他大,只想他年年月月在"。
最令人丧气的是他两岁还不会走路,三岁还不会说话,成了地地道道的哑巴。
妙庄王为了这事,硬是伤透了脑筋。
他觉得身为一国之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倒也无可非议,就是瞎一只眼,残一只手,只要有管理才能,照样能统率臣民。唯独不会说话的哑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坐江山的哟!为了让太子能开口说话,妙庄王请了数十名名医,搜集了近百个祖传秘方,花了近千个日日夜夜,不仅是"米汤淘饭——原还原",而且招致了许多不三不四的流言蜚语。
有人私下议论他是前世做了恶,今生出家堕落。
还有人说他是因为亵渎了神灵,所以得到这种报应。
妙庄王做梦也没想到,三年前的"皇家福音"三年后竟成了"皇家祸根"。
希望的破灭,受辱后的激情,使妙庄王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他开始抱怨,开始憎恨,抱怨上天没长眼睛,憎恨神灵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