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同样送到侯爷手下吧。不多,十几名。”
有这两位带头,其他几位也纷纷站了起来,或多或少都提出送本族子弟过来。
萧锐挨个致谢,这么一凑,真的凑出了百十人呢。
“诸位放心,这第一批送去各地的学堂先生,只要能够踏实在当地教学五年,且教学成果不错,将来全都召回长安,本侯亲自保举,每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功名。”
此言一出,众人喜笑颜开,一个个都盘算着,回去多送几名不成器的族中子弟过来,跟在冠军侯手下历练,就算混得再差,也能有一份功名,可是大好事。比在家里当纨绔的强。
老李纲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切,虽然徒弟的心机很明显,大家都看懂了,但大家也都理解,萧锐说的都是实情,而且他着急也是真的。
“藏锋,靠各个家庭拼凑出来的学堂先生,毕竟有限。读书人真正多的,可不在座。”
萧锐苦笑道:“恩师,您说的极是。弟子也知道是杯水车薪。天下八成读书人都在那几家,可人家怎么会给我用呢?他们巴不得将天下所有书籍都收归自己所有,巴不得学问成为他们一家之言。”
老李纲抚须道:“错了,老夫说的不是世家,是民间。”
“民间?别闹了,恩师,我们现在商议的,就是怎么往民间传播学问。如果民间读书人最多,那还用得着我们现在这么忙活吗?”萧锐还是没明白。
旁边的赵德言好像懂了,拍案叫绝,朝着老李纲躬身行礼,“夫子妙计!不错,天下读书人最多的,还得是民间。”
“赵兄,你们到底在打什么哑谜?”萧锐着急了。
赵德言解释道:“侯爷,夫子说的,应该是寒门。不是庶民。”
“寒门?”
“不错。世家子弟读书人的确很多,但人家是含着官印出身的,可不会屈尊给您当学堂先生。但您不要忘了,天下寒门无数,每年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九成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