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终于接受了安禄山已经反叛的事实。
然而在这耽搁之下,急切之中精锐的边军无法及时赶回。好在此时的北庭都护封常清在京,自请前出洛阳募兵,征讨安禄山叛军。
李隆基大喜过望,立刻加封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命他募兵征讨安禄山。接着任命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以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叛军。
当日,封常清骑马赶到东京洛阳招兵,没几天就招到了六万余人。但很可惜,这六万人都是市井之徒,从未接受过正规军训练。于是他决定斩断河阳桥,于洛阳城固守。
十二月十一日,安禄山率主力强渡,攻陷陈留,一时之间气焰滔天。
封常清虽骁勇善战,可毕竟手下的兵都是临时招募的,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没法和训练有素的叛军主力交战。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放弃洛阳,西奔至陕郡去投奔老上司高仙芝。
见到老上司的封常清结合自身与叛军作战的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高仙芝退守潼关;高仙芝深思过后,决定接受封常清的建议。
一来是潼关空虚,一旦叛军抢下潼关,长安便危如累卵;二来是以逸待劳,等待边军精锐勤王,再里应外合合击叛军。
历史证明二人的判断是正确的,无论是他们两人,还是后续接替他们俩的哥舒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固守潼关。
按照原本的历史,在处斩高、封二将之后,李隆基鹰之一手强令哥舒翰进攻,导致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潼关沦陷,进而导致事态急剧恶化,最终才出现天子出逃,国都沦陷与马嵬兵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高仙芝在退兵之前打开太原仓,将所有库存钱物赏给兵将,拿不走的财货下令就地纵火焚烧。很快叛军便追来,各路兵马畏惧叛军兵锋,顾不上衣甲军备,狼奔豕突阵型散乱。
退守潼关以后,高仙芝训练士兵修理攻守用具,士气逐渐振作起来。叛军进攻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