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帝不能仅仅是为了控制边军。
就让边关不稳。
而且平阳王,也始终是兴帝心里的一根刺。
当年太上皇御驾亲征时,身边总会有平阳王的影子。
平阳王平时为人处事,都像极太上皇。
这让太上皇与太后,皆是及其喜欢这位二皇子。
对性格温吞吞,仿佛从来不会发怒的兴帝,心里十分的不喜。
废长立幼的念头。
太上皇也不知有过了多少次了。
但此事有违祖训,在加上当时是太子兴帝并无什么错处。
太上皇也不敢轻易换储。
为了试探朝中大臣的心意,太上皇慢慢的加强平阳王的权利。
甚至让平阳王的仪仗,已经逐渐与太子并驾齐驱。
文臣们看出太上皇的心意,纷纷上书反对。
但军方的将领,则大部分选择了沉默。
军方这种沉默的态度,其释放出来的信号,也算是十分明了了。
很显然。
军方是支持二皇子平阳王上位的。
当时作为太子的兴帝,得知父皇有了换储的心思,每日都处于担惊受怕之中。
生怕被太上皇抓住了错处,就成了一个废太子……
此事直到慈静斋的门主来京,与太上皇谈了谈,才让事情有了转机。
慈静斋心怀天下,天下闻名。
其内高手如云,可以说是大兴武林中的泰山北斗。
而且慈静斋与大兴皇室,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年大兴高祖皇帝在位时。
兴国被晋国和梁国联军两面夹击,二十万大军大败于边境线上。
晋梁联军冲破大兴边境的防线。
而后乘胜追击,直接杀进入大兴境内。
一路上视同破竹。
直接打到大兴的京城,从而兵临城下。
在大兴即将被灭亡的时刻。
正是慈静斋的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