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规则,具体事务则交给各部门的最高长官安排。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直到形成完整的制度。
他认为皇帝应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过多干预会累死自己,并且不利于与百官的互动。
就像大明末代皇帝崇祯,虽然想励精图治,但因为过于干预下属的工作,导致他一事无成,最终误国误民,自己甚至以吊死在煤山上而终。
做皇帝这件事情,谭无名不可能有什么经验,只能够慢慢的摸索。
但谭无名明白做皇帝是一项苦差事,必须严格约束自己。
目前,谭无名最关注的是京城和地方官府职责调整的问题。
有些职责需要调整,而官吏的待遇,首先也需要调整。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他不否认儒家思想中希望官吏纯洁、甘受清贫的理念,但他认为这种观点违背人性,大部分人都需要生活和抚养家人。
因此,他计划调整官吏的待遇,以根除官场上的贪污风气。
谭无名意识到加强吏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改革,慎重考虑并调动官吏的积极性,使更多人愿意参与其中。
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谭无名明白朝廷必须对一些职能进行调整。
谭无名觉得需要特别加强职能的是都察院,也就是监管机构。
都察院作为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以及建议机关,可惜明朝后期,其主要职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倒是成为了党争,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重要工具。
而且,最高监察机构都察院的职能必须加强,现在的监察机构,尤其地方监察不力,恐怕将对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治理造成极大的隐患。
大明时,都察院只有在京城才设立,地方上根本没有,并没有起到真正监督地方官吏的作用。
尽管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一百多人,每个省都有设置一定的名额,但这些监察御史一般都长居于京城,只是有事时,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