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糜竺的家宴,这两人能够参加,那是多么大的宠幸啊。
顾雍有些兴奋,带着拘谨坐下了。
相比之下,贾诩那就淡定很多了。
毕竟是老狐狸嘛。
“文和啊,淮南的集村并镇之事,搞得怎么样啊?”
糜竺端起了椰子汁喝了一口,目光望向贾诩。
糜竺所提出的集村并镇的工程,在北征乌桓之前就已经是提出了。
如今已经是过去了快三个月。
“回禀主公。”
贾诩拱了拱手:“您早年将玉米、土豆、红薯等神物推广开来,您的威望在民间那是太高了。”
“家家户户将您当作神仙一样来供奉。”
“如今听闻这是您的手谕,百姓们都响应搬迁出那些穷乡僻壤之地。”
“而且听说我们会建学校、太医院等设施之后,百姓们欣喜若狂,人人都敲锣打鼓来表示对您的感激呢。”
“这就是您的人望啊!”
“仅仅只有小部分的山民,他们在王莽时期就躲避战乱就远遁山林,不听教化的。”
“他们不愿意搬迁之外,其他的百姓都是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集村并镇。”
“嗯。”
糜竺转动着手中的杯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世我国发展那么快,离不开城镇化。
糜竺所推行的集村并镇,主要是集中劳动力,好爆发三国时代的工业革命。
在古代,人口才是至关重要的财富!
“钱够用吗?”
“有什么困难直接说。”糜竺向来都是直截了当的。
他不会像是贾诩这样,粉刷一下之后再说不好听的话。
“嗯,还是有缺口的。”贾诩比较委婉地说道。
“没事!”糜竺摆了摆手:“回头我就让文渊阁拨款,一定要将淮南的集村并镇加快落行。”
“钱的事情不必担心。”
糜竺知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