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侃侃而谈。
“里面有很多的细节是无法通过史书来还原的。”
“这样一来,只能是有一些经典流传了下来,比如我们说的‘退避三舍’。”
“后来者试图还原历史的过程中,往往会以结果推导过程。”
“很多历史转折归结为一两个的大事件里面。”
“我再举个例子:纸上谈兵的赵括。”
“我们常说赵国灭亡了,是因为长平之战打输了;长平之战之所以打输,是因为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其实长平之战输在赵国的综合国力不如人,外加上太行山脉运粮困难,导致不得不用赵括。”
“而赵括也不是那种只会讲大话的书生。”
“但是谁让赵国输了呢?那以结果推导过来,赵括就是纸上谈兵之辈。”
糜竺在上面说。
下面众人鸦雀无声,都是侧耳静静地聆听。
糜竺的讲课与那些老先生的照本宣科不一样。
所用都是后世大学开放性的思维。
往往是给学生带来很多的新颖的见解。
别说是学生了,就连蔡邕这样的大儒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的。
“肉票将军大家都知道吗?”糜竺向着下面的同学问道。
下面的同学们先是哄笑一番之后,抢着回答。
“知道知道!”
“夏侯惇!”
“盲夏侯!”
“那大家对于夏侯惇有什么评价呢?”糜竺继续问道。
“勇猛无匹!”
“力敌吕布,保住甄城,有勇有谋之辈。”黄月英回答得十分积极。
这些同学七嘴八舌地赞扬起夏侯惇。
因为糜竺创办了报纸,以至于兖州战事很多人都从中了解。
如今说起来那是头头是道。
“那好……”
糜竺双手向下压了压,大家安静了下来。
“若是吕布听从了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