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人物。
公孙瓒,字伯圭,没有明确的出生日期记载,但年纪推测比刘备要大。
圭,通“珪”。
瓒与珪都是玉器。
瓒是指不纯的玉石,其纯度为百分之六十。
从名字就能够反推出,公孙瓒并不受到父亲的看重。
否则,谁会用“带杂质的玉石”来给自己孩子来命名?
这不是骂人“杂种”吗?
从史书中也能够找到证据。
公孙瓒的父亲乃是两千石的大官。
但他并不受重视。
《后汉书》: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
公孙瓒的母亲,可能跟袁绍的母亲一样,都是婢女出生。
所以,他父亲才怀疑公孙瓒血统“纯不纯”的问题。
因为出生低微,公孙瓒只做了一个书佐。
书佐,是所有郡吏最小的一个。
每月工资只有三百六十钱。
汉朝时候稍微好看点的单衣,都需要卖五百钱。
公孙瓒工作一个月,工钱还不够买一件衣服。
早期的时候,混得太惨了。
但,
很快转机就出现了!
原因是……
他长得太帅气了!!!
《后汉书》记载:“(公孙瓒)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
《三国志》记载:“(公孙瓒)有姿仪,大音声,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
公孙瓒帅得连史学家都为他记录两笔。
这样一想,他有多么英俊!
可能只有在座的彦祖们能够超过公孙瓒吧。
因为公孙瓒长得帅,而且说话又好听。
被太守看上了,直接将直接女儿许配给公孙瓒。
有了老丈人太守的支持,
公孙瓒年少的时候,就到了洛阳来求学。
第一个老师是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