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量完成扩军之事后。
糜竺与谋臣良将们又对两百万移民,如何安置的又进行了一番讨论。
最后决定在青州、徐州分别安置八十万人。
剩下安置到海外的夷州。
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随手撒下一把稻谷就饿不死人。
如今正缺人手呢。
这些移民正好可以来开发夷州。
后面,糜竺又听从一些留守官员汇报的情况。
什么哪里田地又被洪水冲坏了。
什么主公赐予的鲈鱼过于鲜美,人人抢购,很多奸商滥竽充数,如何惩治。
什么徐州境内出现了私铸五铢钱,如何打击。
什么风车磨坊零件磨损过快,如何解决。
诸如此类的问题,数不胜数。
听得糜竺头疼脑热。
“怪不得诸葛亮这样的天纵之才,只活了五十四岁就死了。”
“一天到晚处理这些事情,谁受得了?”
糜竺暗暗吐槽。
他站起身来,一甩手。
“好了别说了!”
那些汇报的官员们才停下了嘴巴。
“主公,还有两千七百多条的政务需要批示呢?”徐庶拱了拱手。
糜竺一听,人就麻了。
这么下去不是什么办法。
“这样。”
“我决定成立文渊阁。”
“文渊阁内文臣、武将各五人。”
“首脑名曰首辅。”
“以后凡是徐州的事务,全部交予文渊阁处理。”
“文渊阁大臣的处理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名曰‘票拟’。”
“根据投票多少处理。”
“首辅拍板。”
“重大的事务间隔七天交给我出来,用红笔表达意见,名曰‘批红’。”
“至于第一届的文渊阁大臣人选,你们自己选拔。”
糜竺宣布完之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