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两天过去。
端午至,“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
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古人以龙为图腾,当时观测天象,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端午也由此成为拜祭龙的节日,这也是端午赛龙舟的最早由来之一。
所以端午节又被称为,“天中节”“龙舟节”等。
道教每岁有五腊,即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王侯腊,五月初五日为“地腊”,所以端午节又有祭地腊一说。
早上吃的自然是粽子。
是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的“二米粽子”。
当然南方则多为咸口儿,有板栗粽、肉粽等,其实除了纪念屈原,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等说法。
徐得庸的芦苇帘子的简易车篷已经做好,木头做的支架可以折叠,打开插在板车四角做的插口,再在上面搭上芦苇帘子就成了。
只是这玩意受不了大风。
徐得庸给车上铺上席子,将小理儿抱到上面,小家伙咧嘴好奇的看着‘新车’。
徐得庸推着车转了一圈,小理儿微微摇晃咧嘴乐的不得了,还伸手指了指外面道:“啊叭叭,啊啊……。”
嘿,已经知道让骑车带出去玩,等过几个月可能就关不住喽。
“蒲艾!蒲艾!”
这时,胡同里传来简洁有力的声音,是郊区农村的人自个割的菖蒲和艾叶在挑着叫卖。
公私合营后,原来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几乎都消失了。
往年这时候会有小贩在晨起时吆喝:“供佛的咧,黑白桑椹嗦,大樱桃!”
是紧跟着的另一声:“江米小枣儿,大粽子!”
这时,徐慧真俏姿飒爽的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竹篮,里面放着买来的樱桃、桑葚等水果。
老京城人管着叫吃“五月鲜”。
徐慧真看着板车有了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