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明说道:“关于商贾、士绅、豪强的细则,下官会详细拟定。”
随后刘衍又补充道:“不管是官员还是商贾、士绅、豪强,缴纳财产税都是有一个金额限度,官员是家财五千两以下的不用缴纳财产税,商贾、士绅、豪强是家财五万两以下不用缴纳。”
“是。”
其实刘衍一开始是计划仿效后世的办法,采用阶梯扣税的细则,家财越多,累计缴纳的财产税就越高,家财越少,缴纳的比例就越低。
只是这样一来具体的操作就太过复杂了,以现在大明帝国的行政效率,以及廉洁程度来看,即便新政全面推行完毕,也无法将这套过于细化的财产税操作做好。
所以刘衍只好直接简化,不管财产多少,只要超过了征收限度,便一律是三成。
随后刘衍与岳明、宋公明带着财政部、商务部的官吏忙碌了几天,为新政再填一条。
当刘衍拿着财产税征收的方略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崇祯帝正在翻看此前内阁上报的奏章。
“刘阁老坐吧。”
“谢陛下。”
崇祯帝放下手中的奏章,说道:“目前新政已经在北直隶、山东、宣府、山西、河南、南直隶、四川全面铺开,各地的流民数量大大减少,朝廷的岁入也开始增加,这些都是刘阁老的功劳,朕是看在眼里的。”
刘衍谦逊了一番,然后便拿出了财产税的方略,说道:“这便是臣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拟定的财产税方略,请陛下过目。”
崇祯帝看过之后,问道:“如此,朝廷可增收多少?”
刘衍说道:“财产税除了官员的首次报备的时候会收取一笔之外,剩下的时候只有官员、商贾等富人家业传承的时候才会收取,所以每年增收多少,确实不好统计。”
“不过臣估计,光是我大明上下官吏报备收取的金额,就绝不会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