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太久了,一直当编辑,谁想到不惑之年他才重新体会到了学界江湖的精彩纷呈。
不夸张的说,这些都是他在当学生时,压根没体会到的。
但在这个年纪,终于有了别样的感悟。
之前的专访稿,也在经过了最后一次修订后确定发布在明天的日报上。
标题也最终改为了《天才的维度——乔泽专访》。
标题看上去普通了些,但对于要刊载人人日报上的文章来说,本来就不能用过于惊悚的标题,在这里的文章只需要展现一个态度就够了。这个时代自然会有无数自媒体去多方解读。
乔泽在华清跟燕北大学的两场报告会,贺独唱其实也参加了,不过都是默默的坐在现场的边缘位置。
所以在最后的定稿中,结合近期网络上的争议,他也把乔泽在华清大学报告会上对人工智能的回应写在了文章内。
而且直接引用了原话,一个字都没有修改。
“强人工智能的诞生依托于数学规律性问题,未来的超人工智能亦是如此。数学逻辑决定了人工智能思考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可预测性……如果人类无法控制自己创造的智能,那么即便被奴役也没什么好说的。”
然后给出了自己的点评:“数学没有好坏之分,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人工智能自然也没有!再劝我们放弃针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之前,是不是也该劝劝其他人放弃同样的研究?”
差不多就够了,站在报社的立场,话不需要说得更明白。
至于会不会因此而引发新一轮的争论,贺独唱并不在意。
稿件既然在层层审核后被通过了,就足以说明报社的立场,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高级记者而已。
……
外界的纷扰并没有影响到乔泽。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乔泽很忙。
当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