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知何事。”宗伯询问。
尹喜道:“余在西陲,随老子多日,见识了诸多妖邪,但妖邪之力却还不为大,其大者尚在昆仑之中……召公之事,恐非妖邪,而是人为啊。”
“啊?”宗伯一惊。
“怎会,何人加害召公,召公可是携宗周六师,在抵御妖邪,为九州之人而战啊!”
惊怒交加,风都即使在东,远离妖邪,但宗伯眼界早已随着风允,放在了九州之地,而非一州、一国、一人之荣辱。
尹喜惋叹。
“却是不知,老子也不多言,尹喜却无这推算之能。”
两人对视,无奈而惋惜。
尹喜又道:“如今宗周之地,却又有另一大事,尹喜途径时,就有耳闻,此时恐要传来东方诸国耳中。”
不等宗伯发问,尹喜就道:“周幽王有二子,被诸国清楚,其一为褒姒之伯服,其二就是申姜之宜臼,可实际上,幽王还有第三子——余臣。”
宗伯略有所思,惊异下道:“可是有人欲退第三子,与宜臼争?”
尹喜点头。
“正是,而且还是那虢国此时国君-虢翰!”
虢翰,虢石父之子也!
宗伯眉头略皱。
这时,有信使而报。
“报,宗伯,鲁国君来信。”
宗伯闻言,接过信件,展开一观,观后,眉头更深。
“唉……”将信递给尹喜。
他道:“二王并立,成宗各主,这如何能让九州诸侯信服啊!”
尹喜观后,也叹。
“虢翰以宜臼勾结犬戎,导致妖邪为祸,弑父之罪为由,不愿尊其为天子,在宗周丰镐尊方才一岁的幽王之子-余臣为天子。”
“这,却是宜臼之弊,九州诸侯心中之结……”
不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