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楚人不绝》之策。
一旁聆听的屈原表情十变。
而与风允详谈的孙叔敖也神色精彩。
可……
聊至夜深,孙叔敖都只是谈策,而不提楚君一字。
直到,孙叔敖对这策了解透彻之后,才慢悠悠起身。
行之一礼道:“风子,此策蕴含大玄妙,待余先归去思索思索……”
待,时无限也。
孙叔敖也被风允策内的预想所惊,其损害与利,非此时的楚国能接下的。
告辞之后,屈原才道:“风子,君上观您之策时,欲下令捉拿与您,准备公布此策,以无德论。”
“可孙叔敖先生在其旁劝解,君上方才暂熄。”
“那允,确该谢过孙叔敖先生。”
风允微思。
“原,你抄录《列国·百越》,可与孙叔敖先生一观?”
闻之。
屈原摇头。
“风子虽说可给世人观之,但愿还是以为,需观察世人,方可观之……原以为国相已有自己的道,无需继承此道。”
继承?
风允摇头。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我的道无需特定的人去传承,只要有人觉得有用,就拿去用就是,何须藏着…”
“我之后抄录一份,赠与孙叔敖先生吧。”
赠书,也是大礼。
屈原闻之,道:“风子虽不认原为弟子,但原学其玄,自然可为风子代笔。”
风允欲著书-《列国·楚》之事,屈原自然知晓。
对此,风允也不拒绝。
“莫耽误伱的事情则可,待《列国·楚》一书出,我怕是还需你这位楚人多多校正。”
屈原一笑。
“多谢风子,原能为风子校正,是为荣幸。”
风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