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师特别喜欢用一些诗词文的化用,通过汉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来展现曲的意境。”
“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戏腔之父由此而来,但又不仅仅是戏腔。”
“歌曲风格主要是含蓄、忧愁、幽雅……并不浓烈。”
听到这里,苏哲忍不住说道:
“其实也可以浓烈风格,可能会更加火,只是我不太喜欢而已。”
浓烈风格加中国风,就容易变得很喜庆,不能说“土”,但确实比较接地气。
比如典型代表——《最炫民族风》嘛。
这不是攻击,苏哲挺喜欢凤凰传奇,但他们前期的那些歌曲代表作,确实不在他的音乐审美上。
有人感慨:
“我尝试了一下,发现中国风歌曲比普通的歌曲创作难度更大,不仅对情绪的表达需要有娴熟的技巧,还需要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对古诗词创作规律有较深的理解。”
听着歌手们深刻的讨论,苏哲内心也十分感慨:
“不能小瞧天下英雄啊!”
科学和艺术是最需要天才的行业,没有天才,可能不会产生新的方向和突破;而天才的灵光一闪,往往是无法替代的。
但任何事物都少不了大量人才的共同推动。
他们可能无法产生天才的灵光一闪,却能沿着天才的路线,走得很远。
如今,苏哲开辟了“中国风歌曲”的道路,哪怕他不再创作,其他歌手们也会顺着走下去。
他对其他歌手们充满了敬佩,殊不知,其他歌手们对他更是无比佩服。
分析起来都这么难了,仿照着写都感到头疼,简直无法相信,苏哲怎么能一个人开创这条路?
越研究越心惊啊!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和苏哲比起来,我们只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