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为什么自己没听过。】
【有些人厚古薄今,其实把苏哲放在以前,他也能杀出重围!你们找找以往的经典神专,苏哲这12首基本都可以当主打歌!】
【如果不是苏哲,我都以为这是精选集了,大部分歌手的精选集都没有这么高的质量。】
【蝉联年度冠军,登上电子销售历史第三……朋友们,我们在目睹传奇的诞生啊!】
【等等,如果不是媒体盘点,我都不知道苏哲取得这么夸张的成绩,他真的是毫不宣传啊!】
【太佛了,换成别人,能取得一半成绩,就恨不得嚷嚷到天下皆知!他倒好,这么牛逼依旧不声不响。】
【哈哈,就喜欢苏哲这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淡定灭敌的气场!】
甚至有人近乎在捧杀,但看语气,真的十分真诚:
【真有幸,能够见证苏哲的崛起。】
【去年我就想说乐坛进入了“苏哲时代”,你们说我太夸张,太捧新人,现在呢?】
如果说进入“苏哲时代”,还有些为时尚早,毕竟“时代”至少要持续十年吧。
那么权威媒体“华夏音乐”给出的定义就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乐坛“苏哲年”!】
于是在金麟奖颁发前,苏哲成为了最大的热门。
歌曲和电影不同,电影票房太高,太“商业”,反倒不容易获得评论界和奖项青睐。
奖项更喜欢小众、文艺、先锋、探索的电影,这也正常,商业片没有奖项也不缺投资,但文艺片却需要一定扶持。
但歌曲,除非是很没“格调”的口水歌,否则销量大热,奖项也是大热。
不过也有“大热必死”的说法,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金麟奖会压一下苏哲。
这也很正常,任何奖项都会考虑资历。
甚至苏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