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的富弼、文彦博、韩琦、庞籍、曾公亮、宋庠等人也到了十年之期,卸任宰相。
考虑到他们这些人卸任的时候年龄才五十多岁,连六十岁都不到,让这些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政治家退休是朝廷的损失,于是赵骏再次进行改革,对政制院进行缩编和外扩。
所谓缩编就是减少宰相数量,将人数减少到了八人,除了赵骏自己以外,目前就只有杨察、杨告、李柬之以及前年进的苏涣、陈希亮、赵抃、梁适四人。
外扩就是保留原来的宰相,只是不再担任宰相职务,而是以政制院参事的名义继续留在政制院,为宰相参谋政事,没有实权。
不过即便没有实权,可一来以前当过宰相,影响力还在。
二来继续待在最高权力中心,看似没有实权,可谁离权力中心最近谁就有权力,因此他们的身份堪比副相。
反正大宋自从政制院成立之后就没有副相,包括最初的候补同知也只加于一级十六部,令他们职高一级,中间缺的这一层,恰好由退休宰相补上。
如此一来,政制院就由八名宰相,加上包括范仲淹、晏殊、夏竦、贾昌朝、富弼、文彦博等人在内的十名参事组成,形成了一个以赵骏为中心的庞大政治团体。
这个政治团体虽然内部肯定有小山头和分歧,比如范仲淹和晏殊由于德高望重,说话非常有分量,一般的宰相都需要向他们请教。
但由于七名宰相有六个是赵骏提拔上来的,剩下的梁适也恭敬顺从,因此他的权势一时无二。
朝堂上未尝没有风言风语。
毕竟有大宋百年来,还从没有过权力这么大的宰相。
可赵骏功夫做得非常足,他虽然权力大,却没有架空过赵祯,反而赵祯权力也空前强大。
不管是任何国家级别场合,从来都是赵祯出席,给足了赵祯颜面和权势,政制院的存在感跟赵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