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准了。”
朱由校面露笑意,看了眼焦勖道:“不过首批拨银100万两,内帑眼下还拿不出,暂拨50万银元吧,先把队伍组建起来。”
“臣遵旨!”
焦勖难掩激动的作揖应道,尽管这跟预期所想存在差距,不过天子能允准这件事,对他们而言就是好的。
这才是集约型手工制造业啊。
相较于焦勖激动的地方,朱由校看着眼前的种种,心底生出了感慨与唏嘘,科技领域的攀升,是离不开生产力的持续提升的。
如果生产力没有提升,那么即便砸进去再多的银子,恐也难以让科技领域不断地向前探索。
朱由校也没有想到将少府下辖军备清吏司,交由宋应星、焦勖他们具体负责,居然能在天启二年就迎来大的改变。
这已经是手工制造的最终形态了。
而想要在这一基础下,促使生产力能再大幅度攀升,就必须要走蒸汽了,而适才焦勖提到的研制自行铁轨车,便牵扯到了蒸汽动力领域!
蒸汽机,是原始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朱由校知道该物有多厉害,只是他却不知道该物的构造,知道是以蒸汽转化成动能,继而驱动着庞然大物运行。
所以朱由校能做的事情,就是持续不断的投入金银,让宋应星、焦勖这帮专业人才,在他指明的笼统方向,一边探索钻研,一边培养人才,在不断增强的提升生产力需求下,促成他们去探索研制出蒸汽机。
只是这一时间周期,就连朱由校也无法预判。
或许十年。
或许更久。
不过对于眼下的大明,关于这方面的需求还不强烈,甚至不会被引起重视,毕竟集约型手工制造业,还没有在大明全面铺开,前一个时期的生产模式,还没有攀升到一个极值,就考虑下一时期的生产模式,这纯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