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贵族才能就读,但是,出身不高的人想要进太学,何其不易啊。
想要进入太学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最简单,经师直招。
例如孙炎在太学里当经师,他就可以直接招那些他觉得才华和人品都不错的人来太学跟自己读书。
每年都能招一次。
这一般都是招亲族,或者好友的子嗣,反正名额难得。
第二种方式是地方官举荐。
每年都有地方的治学官举荐一批优秀有德操的人前往太学。
嗯,跟经师直招差不多,想想也知道能被地方官举荐的人是什么出身。
第三种方式是通过家族,五品以上的官员能直接将子嗣送进太学里。
这就是那些匈奴人能出现在太学里的方式了。
第四种是考试。
只有这第四种,才是那些出身不高的人最容易采用的,但是这经学考试吧,庙堂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这跟后来的高考不一样,是经师就能自己决定的。
这也需要一定的关系和背景,一般来说,走这个路线的往往都是那些五品以下的寒门官员子弟们。
至于庶民,那就只能洗洗睡了,除非是天纵奇才,十几岁就展露出非凡的天赋,然后被哪个大族看上,被招为弟子或者女婿,否则就别想太学了。
而曹髦原先针对这些士人们的诸多改革,包括拿出诸多图书在外设立图书馆啊,增加对地方学府的重视啊,受益最多的群体应该还是那些寒门,也就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子弟们,至于说庶民出身的士人,那几乎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
曹髦此刻觉得,或许这太学的招收方式也该变一变了。
曹髦想了许久,还是决定去跟裴秀见一面。
顺带也是看看这厮还有没有偷偷服散饮酒。
这厮在历史上四十八岁便因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