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必须要担任治学吏的,而他们的表现若是不错,是可以得到一次提拔的机会。
曹髦当然是早就知道这件事了。
他知道裴秀去找了王昶,王昶召集群臣,迅速商谈出了这个结果来。
裴秀这厮将自己分给他的差事平摊到了整個尚书台,由尚书台所得出的结论,便是太学的那些博士什么的,也不敢反对了。
曹髦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厮才好。
不过,他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吩咐。
“好啊,裴尚书,既然有了定论,那接下来的事情,也得继续劳烦裴尚书了,也不必太着急,像这样的事情,往往是要超出十年才能看到成效,关键是不要出现太大的问题,朕相信裴尚书是能做到这些的!”
裴秀赶忙称是。
从汉武帝开始,庙堂就非常的重视地方的教学问题了,汉武帝在地方上设立了很多的学校,鼓励启蒙教育,这也是西汉人才辈出的原因,西汉从未出现过人才断档的情况。
而到了东汉,庙堂的主攻方向逐步从地方往太学靠拢,再也没有拟定过什么像样的政策,地方教学还是延续前汉的老路,不曾得到过改变。
到曹丕时期,曹丕强行指定了参与考核的门槛,达不到门槛的都统统丢出去在地方上搞教育。
他这个行为算是有利有弊,门槛一旦设立,当官的都成了门阀大族子弟,但是对地方教育上却是起到了不错的推进作用。
地方教学发展到明清的时候,甚至都开始出现乡学,某些特定时期力庙堂主导的地方教育系统达到了乡一级。
当然,如今的人力物力生产力肯定是没办法跟那个时候去比的,两者相差太大了。
在如今,曹髦的要求只是能超过曹丕时期,达到县有县学的地步就可以了。
另外,如今的庙堂所设立的学校,并非是后世的那种学校,如今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