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其他人惧怕荣兵,已经建立了各州军团的苏祁安,根本不惧怕所谓的大荣勇士。
这还是其一,最重要的,在苏祁安停留京都的三五日,他可没有白白的浪费时间,一连下了十多条的命令。
首先各州军团迅速查清可用之兵,而后第一时间招募兵士。
这次的募兵,可不是像之前那般,从新兵开始,而是直接从各州组建的民兵转入正规军。
在大凉内战时期,苏祁安早就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他不会做出一批正规军没了,就开始重新招募的蠢事。
在招募正规军的同时,各州军团也会相应招募民兵,而民兵就是正规军的预备役。
随时接替兵力不足的情况,同时也能缩短训练的时间。
所以,每一次的大战结束,各州都会有一批民兵,被抽调转入正规军。
而这次除了有民兵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降军加入,特别是南部军,几乎有着相对完整的建制,起码有十多万人。
在加上各州的民兵,新凉几乎能以最短的时间,恢复到最开始的兵力。
这只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随着赵凉覆灭,四州正式归于一统,十二州的行政也会相应划分。
这种划分,主要是以军事为主,这种变动,能够方便快速的跨州集结兵力,北上作战。
十二州中,除去苏镇的越州,苏祁安将十一州划分了三个大区军团
首先以甘、蒙、宁、晋四州,为西北军团,总军团长由谢苍担任,而西、交、南、中四州,为西南军团,总军团长由苏勇担任。
燕、赵、东三州,为东北军团,总军团长由樊崇担任。
三个大区军团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够迅速的跨州调动,而三个大区军团的兵力编制,也是随着各州军团报上来的数,而逐渐确定。
西北军团四州总兵力二十万,这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