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郝运商量过,《金陵》用反战的外壳,里头塞不一样的东西。
和霓虹的反战是反战败不一样,我们的反战应该是铭记那段历史,随时做好回击的准备。
电影要拍出真实的一面,记载那段历史。
而不是去分析霓虹人是不是也有人性,去探索他们到底有什么迫不得已。
老祖宗早就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当然,表现的方式不能那么直接,表现的尺度也要稍微温和一些。
一个是为了过审,另一个是为了普及。
单部电影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作为一簇火苗燃烧起来。
我辈当牢记,后辈亦如此。
高群舒感慨的点却有些不一样。
平时大家总说什么八零后、九零后是被毁掉的一代。
但是这八零后成长起来了之后,也没见什么毁掉的一代。
这一代人,不仅没有忘记国仇家恨,反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上一代人在牢记的同时也充满了对国外的恐惧、艳羡,甚至是向往。
但是高群舒从郝运这个八零后身上,更多的则是看到了自信。
他们远没有上一代人那么“跪舔”国外。
等这一代人彻底成长起来,甚至主宰这个郭嘉,说不定就没那么多的老叛徒了。
“咱们这样一天到晚的研究怎么拍,还不知道让不让咱们拍呢。”高群舒不是特别的乐观。
他也托人打听过这些事情。
金陵那边肯定不是想让人给霓虹“洗白”,但是也不希望拍的特别“过激”。
这年头,文化是要给郑智让路的。
需要你是什么样,你就得是什么样,没道理可讲。
“这就跟竞标工程似得,咱们准备的越是充分,就越容易竞标成功,等着天上掉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