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律,好像军士的伤亡率到了三分之一,这个军就会崩溃。
好像这个数字就是一条铁律一样,后来张冲分析发现了其中原因。之所以会有三分之一这个金线,就是因为搬运受伤军吏撤下战场这一行为。
因为人的重量摆在那里,一个吏士受伤倒地了,就需要两个人来搬。而往往吏士们也倾向于搬运受伤袍泽,既是情谊在,也为了远离战场。
所以每一吏士倒地,就会出现双倍的非战斗减员。于是,一支再精锐的部队也只能扛得住三分之的伤亡。
而一旦发现了这一点,张冲就有意识的培养担架队。这些担架队要在战时负责将受伤的军吏们拖到后方。
比如在军阵抗线的过程中,第一排有吏士受伤倒地,后排的袍泽就会拖着这人的衣领往后传,一直传到阵后。
而一般来说,泰山军一个方阵的厚度最多就是五个到八个人,这些人都是紧贴着紧的。
然后在方阵与方阵之间的空隙就是跑马道,各营属的担架队就等候在这里,一旦有受伤的吏士被拉下来,他们就拉着担架将人送到后面,就如同流水线一样,一刻不停。
不过即便是候在阵后,但因为时常会有敌军的骑军顺着阵与阵的间隙杀入进来,所以这些担架队也会遭受敌骑的毁灭性打击。
但纵然如此,泰山军的附从军都要比其他势力的伤亡要小了,因为别的势力压根不将这些人的命当命,不是用来填线就是用来蚁附。从来都是死完了一批再抓一批,纯纯耗材。
而泰山军这边,能入担架队的,家里哪个不是分了上田的?这些朴素的黔首们其实都清楚,这是一笔交易,拿丁换田。
但就这买卖,那也是天下最公平的事情了。
泰山军正是靠着担架队的存在,得以将军队的韧性保持在五成到六成,即一个营能扛着百分之五十的伤亡率而不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