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剩个长安嘛。
这就是赵谦对刘协说话的意思。
而这也是赵谦明明是个成都人,却会毅然决然站在家乡对立面的原因。
赵谦是三公,他的权势来自于中央。如果中央衰弱了,各地都如战国时期的诸侯一样自立,那别说权势了,他甚至都养不活自己在长安的一大家子。
毕竟如昔日周天子的公卿们,饿死的可不少。
所以无论是公心还是私立,他都绝不会容忍益州这等悖乱之举。
但赵谦内心还是理解益州那些人为何会这么多的。
作为关西的太尉,他实际上非常清楚这几年的大战中,巴蜀地区到底是承担了何等的压力。
可以说,如今朝廷的四有三的财力都是来自益州,不仅给益州的百姓,甚至那些豪族们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和他们巨大的付出一比,他们收获又是那么可怜。
这些年来,朝廷从益州简拔的孝廉屈指可数,甚至对益州士还大加防范。换言之,益州士在付出如此巨大的经济代价的时候,却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补偿。
你说益州士岂能会甘?不怨?
但之所以关西朝廷执行这样的政策,也是延续自刘宏时期的路线。
刘宏自被河南士背刺逃入长安后,就不再对豪族有任何信任。在当时,凉州、益州的士人想要在中枢谋求一官半职可以说是难如登天,而那些各地举上来的孝廉,也往往不被刘宏接受。
而相反,凉、益的武人们却在西园军系统如鱼得水,这就更让两州的豪门之家倍感不公了。
也正因为上进无门,益州士们普遍在刘焉的幕府出仕,这些人形成了一个益州人自己的圈子,逐渐培养出了益州人护益州土的地方思维。
本有此心,再遇到朝廷大军重挫于并州的机会,这些益州士谋求自立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