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越发快了,如今亭亭,颇有少年王者的风范。
而在小皇帝座榻下的一层,专门留出一个平台,在那里一个极具威慑力的身影就团坐在那里。
因为腹下的脂包肌太重,此人甚至只能非常无礼的盘坐在那,而不是膝坐。
而也因为此人的盘坐,再加上其人如同一座熊罴肉山盘亘在那,其人明明坐得比刘协矮,但在视觉上比刘协还要高,彷佛此人才是那个居高临下俯瞰众生,接受一众臣工的跪拜。
他就是如今关西武人之首,汉室的外戚,大汉的太师,董卓。
只是这一刻,这董太师几比刘协更有王者之气,也许只有“董王”的名号才能配上他的气度吧!
而在刘协和董卓之下的,却坐着三人,正是本届三公:太尉赵谦、司空赵温,司徒赵岐。也因为此三人皆姓赵,也被朝野上下唤为“三赵”。
除了此三人外,还有一人是坐在马扎上的,他就是宗正刘松。
此时,在前殿内的,就是这六人,决定着对益州的态度。
最先说话的是太尉赵谦,其人作为三赵中唯一具备军事经验的公老,开宗明义的表示:
“此等事并不像是刘璋所能为的,他也没那个胆量和能耐,但纵如此,朝廷也必须对其雷霆一击,不如此,天下谁能不可叛?再且说了,如果丢了益州,我关西还剩什么?”
赵谦说的振聋发聩,是啊,没了益州,关西还剩下什么?
为了实现大汉复兴的伟业,不指望靠益州输血,难道要指望三辅豪族们出粮出钱?
可以说赵谦的话充分反应了关中豪族们的认识,那就是益州不能丢。
但非常吊诡的是,这赵谦可不是什么关中人啊,而且不仅不是关中人,他甚至就是成都人。
益州那边搞这一出,赵谦真的不知道原由吗?
不,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