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路。
大部分军将,如吕布、杨任等都在主张置之死地而后生,全军并力向北,杀出一条血路。
吕布在会上袒言:
“我军粮秣还够五日,这五日我军并力向北与贼决战。胜则大喜,不利也可突围向北至太原。”
而这个时候,杨任则说道:
“末将有不同看法。从今日之战来看,我军要想短时间内击溃敌军是不现实的。为今之计,只能以攻代退。咱们只能退至临汾一带。但如果就这样直接撤,以雀鼠谷之险恶,敌军追来,我军就只能葬身此地。所以要想顺利撤退就必须先好好打一场胜仗,只有打痛敌军。”
此时杨任还是用那川地口音说话,但这会胡轸却没说什么听不懂了,而是认真在听。
原来咱们的老胡会听川音啊!
吕布和杨任的表态实际上代表着军中将领的两个方向。要不向北、要不向南,但皆有意愿再打一下。
于是胡轸就问身边的樊稠,看他意下如何。
樊稠摸着脑袋,想了想,道:
“要咱老樊来说,还是那个川侉子说的在理。咱们后面还有李傕和老郭,有他们在,只要咱们过了雀鼠道,那些泰山军压根过不来。就是再退一步,咱们还有临汾,那里不是有个玉璧防线嘛,咱们还能退到那里。再如何,河东咱们是肯定能守住的。”
胡轸摸着胡须,也在思量。
樊稠说的是对的,真要像吕布那样,杀去太原,反而惨了。到时候到了太原,他们是客兵,日后还不知道要被丁原那帮人怎么整治呢。
想了想,胡轸还是决定南撤。
既已决定南撤,胡轸又问何时和泰山军决战。
诸将纷纷建言就在明日,而吕布却再一次特立独行,说在今夜。
以吕布的意思来看:
“我军白日已战过一场,敌军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