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因为骑兵是可以高速移动的。
而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丁盛即便发援兵过去,可能来不及赶到,突骑们就转战移动到他处了。
那不直接救,不代表不能间接救。
现在丁盛掌握的战场情报是这样的,如今曹军主力分别进攻着东坡前砦和东北面的骑军砦,而平原郡的汉兵目前位置未知,有很大可能就是在半道等着伏击自己。
这么一算,敌军大部分兵力都是布置在战场上,那后方的营砦必然是空虚的。
只要令部分兵直插汉军的营砦下,然后放火烧砦,到时候完全可以既达成救援之目标,也可以摧毁汉军的战场立足点。
而丁盛确定,自己的这番声东击西的策略必然是超出敌军的预料的。
但丁盛根本不可能知道的是,在正常的时间线的历史中,他的选择和当年的袁绍在官渡时候做的一模一样。
彼时袁绍得知乌巢被围,他也面临着和丁盛一样的选择。
救还是不救。
去救的话,可能自己在半路就要被曹军伏击,而且即便不去救,没准乌巢的淳于琼也能守住营门。但不去救的话,万一乌巢被破了,那大军就危险了。
什么事就怕想这个万一,尤其是这个万一的后果是自己不能承受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去救。
但袁绍也很精明,他料曹军会伏击自己,所以他偏不去直接救乌巢而是去转攻曹军大营,这样就能达成围魏救赵的目的,还能破掉曹军营垒。
袁绍彼时彼刻恰如丁盛此时此刻。
两个毫无关系的人,莫名的选择了同一种选择,但不知道结果到底是否有不同。
于是,因为丁盛的临时改变计划,赵镕和丁武决定分道而行。
由赵镕继续带着丁武的旗帜去东北方驰援,高举火把,为突骑的突围确定方向。
然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