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师出必有名,所以在发动西征之前,洛阳朝廷写了一封檄书,也是一份最后的通牒。
全篇除了开头用了敬称,然后全篇都是严厉,斥则伪帝刘宏持国二十年,天下民不聊生,上不能安社稷,下不能定黎庶,这是天厌之。于是有他们这些义士豪杰挺身而出,诛残暴,行正道。
除了这些后,他们还特意指出了一事,那就是你刘宏作为汉室之主,竟然身屈蛮夷西州,已经失去了天下主的威望。
洛阳朝廷对刘宏的指责,实际上是非常锐利的。那就是中国华夷正统观念,讲的是入中国则中国之,退于夷狄则夷狄之。而洛阳处中国之中,王者之所。而你刘宏在的西州,是蛮夷之地,所以你也是蛮夷了。
这里洛阳指责的西州,是具有强烈道德鄙视意义的词汇。
古代中国的领土观是一种天下观念,即先有一个天下之中,然后不断向外辐射。
如商时期四方与中央。中央就是商人的中土,乃王族所居。再外围就是外服,包括东土、北土、西土、南土,皆为商人诸侯领地。再往外,那就是四方异族诸侯,如当年周人就是西方诸侯。
这一天下结构中,越往外文明程度就越低,就越不被视为自己人。这也是所谓的“内京师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天下模式。
而汉代虽然是大一统王朝,但这种内外结构依然继承了商周模式。其最中自然就是三辅、三河。再外围就是东州、西州、北州、南州,这里行郡县制,中央控制力较强,拱卫京师,是“诸夏”世界,属于化内之地。
这里的西州就是雍凉益,也就是所谓的关西。现在伱刘宏作为天下主弃国去了西州,那就已经不是天下之主了,而是蛮夷。
为何去了西州就成了蛮夷了呢?西州不也是大汉的郡县吗?
说到这,实际上东面的世豪们是在说一个横亘在本朝近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