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时,天下纲常大乱,民不聊生时,士族们就讨论过这样的问题。
当时天下以天命不在汉,以汉再受命的方法,选贤人居其位,来改变汉运中衰,消除灾厄,而这位贤人就是王莽。
王莽无疑是最符合士族贤人标准的圣王,相信贤人在位,可以使天下重回太平,这也是士族们推举王莽代汉的原因。
但新莽十年,天下反而更乱了,而光武皇帝再兴汉室,让所有士人都知道,这汉家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属,神器不假他姓。
此后汉室为天命一直深入人心,这天下也因太平而越发稳固。
但自桓帝起,这天下就又开始乱起来,而这一次对辅汉士大夫们来说,是又一次冲击,而这一次关于天下如何再太平的讨论,开始席卷士族间。
光何夔知道的就有郑玄说、何休说两种讨论。
何夔躬耕在东莞,离北海国很近,就曾经参加过经学大师郑玄的讲经会,至于何夔为何能入?还是袁术带的,他与袁氏是亲戚,家族虽然没落了,但这个关系还在。
郑玄通过注解《六经》,以微言大义的方式,告诉同辈们,君为臣纲,臣要有德,以及一切礼乐征伐出自天子。以此为准绳,那天下就会重回太平。
换言之,作为臣子不论何种情况都不能犯上,而黎庶即便饿死也只能安为饿殍,也不能反抗。如此,天下将永远太平下去。
初一听此论,何夔觉得滑稽天下,恶犬饿了尚会扑食,何况是人?当其饥馁,想使他不反抗,那怎么可能?后来何夔又一想,以郑玄的意思是,如能使民教化,让他们有纵然饿死也不失臣节的觉悟,那天下可不就是太平了吗!
这让何夔更加鄙薄郑玄,原来在彼辈眼中,教化百姓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安于做饿殍,无耻。此后何夔就开始自己寻找致力太平的答桉。
之后何夔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任城国樊县听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