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之人皆知: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先秦至现代,因为地转偏向力和河口泥沙冲积延伸的原因,东海沿岸的大潮发生地,一直是有缓慢南移的。
先秦两汉,潮盛于广陵(扬州)。
魏晋六朝,盛于吴郡(苏州)。
唐宋之后,盛于钱塘(杭州)。
如今诸葛瑾生活的这个时代,东海上最大的潮汐发生地,恰恰就在这座广陵城。
西汉文景时的汉赋大家、广陵人枚乘,便有赋赞广陵潮:“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
这个枚乘的赋文之名,在当时也是非常响亮的,与贾谊、司马相如并称。
至于其后世知名度低于贾谊、司马相如,主要因为他是广陵人,汉初属吴国地界,侍奉过吴王刘濞。而刘濞后来发动了七国之乱。
刘备入徐州两年不到,原先还真没来过广陵城,也没见过广陵潮。
今日刚好赶上了八月十八的全年最大潮日,也就跟诸葛瑾一起,在邗沟江口一观天下盛况。
顺便等退潮后,再看看诸葛瑾放下的最新改良版流刺网、究竟能抓到多少鱼。
不亦快哉。
不过,等待潮水的时间太无聊,刘备也就继续跟诸葛瑾讨教这流刺网的改进历程。
诸葛瑾也闲来无事,就慢慢讲解。
他先拿过第一张竹制流刺网给刘备看,刘备一个外行人,乍一看没看出端倪,
然后又跟第二版对照了一下,才发现第一版的竹片是宽的一面与网延伸的方向平行排布的,而第二版就把竹片纵列起来,侧面迎着水流来去的方向。
这个原理很好看懂,刘备自己就理解了。
显然第一版肯定是放到水下后、被水冲刷时阻力太大,迎水面积太宽,容易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