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638章 三文钱

第638章 三文钱(2 / 4)

开箱vlog也是到此结束,这宝钞问题可以先留存了,毕竟要说大明这個也是避无可避的。】

〖个人觉得与其叫大明宝钞不如叫大明假钞,我能印来找百姓消费,百姓不能用宝钞来抵税,玩个屁。

倒也不能这么说,洪武年间早期宝钞还是坚挺过一段时间的,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也就贬值了十倍而已。

二十年贬值十倍……还而已?

你要了解一下就知道确实算慢了,有人专门统计过这个,成化六年一贯等两文,贬值五百倍,弘治元年一贯等一文,贬值一千倍,前后过了也才八年时间,等到嘉靖时候一千贯才能等两百八十文,贬值将近四千倍,说废纸都是抬举了。

怎么大明还不如大宋呢,甚至就连金朝和元朝都还知道要有保证金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明朝一个是纸币承接的是经历过变钞的元朝法,保证金实际上早就被元朝自己废除了,而且忽必烈时候就有经常抽调保证金的做法,明朝属于是学废了,另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洪武年间对税收的兴趣远低于徭役,有匠户有医户有军户,想干啥直接抽人给粮就行,另外还有就是明初是货币不够,宝钞虽然烂但也缓解了这点。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保证金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确实不算特别大的问题,但只出不进真的是很大的问题。

大明宝钞主打的就是一个上利皇帝、中不利官员、下不利百姓。

就突出一个用的时候随心所欲,成功失败也不看不总结,主打一个顺其自然。

另外难以忽视的问题就是古代贵金属的贫瘠的产出相较于明朝快速兴盛的人口和民间经济,是不匹配的,经济学上也同时有论调认为在白银产量有限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兴盛会逐渐抬高白银价格,从而导致古人降低消费白银的欲望而改为囤积,最终就会使当时的国家陷入通货紧缩。

涨姿势了,难怪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